top of page

《真誠乃文藝工作者的條件》

劉瑩

在過去半年多的一段日子裏,我有幸能夠親身體驗臺灣大學的教學和藝術策展的實況。同時,有機會走訪傳統工藝師傅,了解在臺灣製造毛筆和墨條的情況,更完整地補充了我在香港以往水墨教學和研究的資料,最後通過展覽聯繫過往的教與學,與大家分享初步成果。

對於在臺灣大學藝術研究院研習的反思和藝術策展的詳細情況,由於這裡篇幅有限,待日後詳述。現集中分享兩位傳統工藝師傅感人的訪問。他們分別是造毛筆師傅陳耀文和造墨條師傅陳俊天。兩人性格雖異,但都不其然地提出自己肩負著弘揚傳統中華文化的責任,在工餘的時間還去國立故宮博物院做顧問及對學校進行教學分享活動,推廣傳統工藝技術。

陳耀文師傅在接受訪問時,即席在筆桿上刻出詩句,邊談邊刻,悠然自得,字體矯健挺拔、大氣莊重,仍謙虛地說自己只是休閒,非專業,只是為了生活,為藝術家做好毛筆而已,篆刻和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的專業。但是對於曾聽到大英博物館的導賞員說蘆葦筆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書寫用具時,陳師傅卻與她爭論了好一段時間,這說明了他對文化的執著,他還叮囑年輕人要認真學習藝術,因為有助結構完整的人格修養,減少社會上的衝突。

另一位造墨條師傅則更有趣,口裏咀嚼着檳榔,手腳都沾滿墨色,但卻非常熱衷於訴說父親創立造墨工廠的歷史和解說現時製作物料和工序,甚至即場示範製造的過程,毫不吝嗇地分享當中的商業配方。訪談中更詫異的是他每天只造50條墨條,似乎並不介意銷量和收入,在他看來,似乎推廣和傳承文化較商業利潤更讓他投注心力。

在兩位傳統老師傅的身上,我們看不到現代商業中的急功近利,反而能察覺到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感召和歷史責任,及傳統工匠們對生活的熱誠和自然的率性。這兩種混雜的性格或者正是文藝人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作者為香港美術協會會員和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兼任講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