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王熹東
聲音可以寫生嗎?源自聲音的景色該如何描繪?
以上問題,直到筆者於三個多月前參加了香港美術教育協會籌辦的「STEAM創作實驗推廣計劃」才展開了深入的探索。這個計劃的其中一場活動,是由聲音藝術家AK和筆者共同帶領藝術創客小組學生,於校園的五樓操場進行音景寫生。所謂音景(Soundscape),即是空氣中存在的聲音軌跡所交織出來的空間印象,如同平日用肉眼觀察的視覺地景一樣,音景就是空氣中用耳朵傾聽的聲音景觀。對學生而言,這個解釋仍然相當抽象,畢竟學生平日的感官訓練大多集中在小眼一雙,自然減少了其他感官的運用,或許錯過了不少藝術創作的趣味和可能性。所以,這次跟學生們一起進行音景寫生可說是一場具挑戰性的實驗!
回歸到文首的命題核心,聲音寫生該從如處着墨?答案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記憶拼圖—音景保有我們對現時空間的記憶,不論是下課時所聽到的「叮噹叮噹」,還是火車關上門時的「嘟嘟」聲響,這些聲音都能讓讀者即時聯想到那些熟悉空間的記憶。當我們習慣以眼睛觀察一件物件、一個空間、一座城市,以視覺地景為題進行寫生;音景寫生不過是換了另一個我們相對陌生的媒介,進行創作。按此思路,我們可以先嘗試閉上眼睛十秒,將感官集中在雙耳,傾聽現聲環境的聲音……十秒過後,開始將耳朵所接收的聲音印象,結合我們的記憶,運用視覺語言在畫紙上進行寫生,便能描繪出音景了。以上方法,可說是感受聲音的基本,但更深一層,其實是一種訓練感官記憶的方法。雖然這次的寫生作品缺乏了平日的嚴謹佈局,但看見一張張充滿好奇心的臉龐,嘗試跳出框框活潑地寫生,不禁讓我重新思考日後藝術教學的面向。
紙筆以外,音景寫生結合STEAM元素尚有更多的可能性,期待跟讀者一同實驗,探索更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