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己役物,致用利人》

江茗麗

為呼應第18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面對大型基建項目如新界北部都會區和東大嶼都會、組裝合成法等創新建築技術等,以及如何迎向未來的挑戰。「港創未來」香港回應展由現在至3月24日,於中環街市內展出。

展品當中有一系列的「媒介陶瓷」,十分特別。最引我注目的是一件採用三維打印,紫外線雷射和藍晒塗層的青花紋花瓶。近年海外及本土均有以陶瓷打印機的作品面世,以仿陶土泥漿的化學物質作為「墨水噴制」,打印出各式各樣,造型獨特的泥坯,加上新穎的上釉方法,這與傳統手工藝生產的成品,截然不同。

往年,我曾到過景德鎮參觀,見陶工用手捏成形,焙乾,畫花,施釉及燒製等傳統工序,創作獨一無二的陶瓷器皿,比如手繪青花和釉變效果,散發驚人的魅力,且承載著文深厚的文化情感。那些琳瑯滿目的器工藝品,像青花瓷的洗手盆及路邊的圓瓷凳;還有陶瓷樂器如瓷鐘和瓷簫,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林林總總,「極視聽之娛」。除傳統的生產線外,我們見到當地的陶瓷產業已進入科技和工序系統化,以達到大規模生產和質量控制以滿足市場的需要。

人工智能與傳統工藝絕不「水火不容」,兩者相輔相相成,彼此助益,所謂「重己役物,致用利人」,作為新的媒介和工具幫助我們發展,結合傳統工藝,隨着時代的改變,迎接新生代的美學觀念和產品需求。如上文探討,新一代陶藝家結合科技的使用,發揮創意,實現構想,容許更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在材料、在技術上產生最佳的效果。

科技日新月異,AI成圖、ChatGPT、Sora生成一分鐘「電影級短片」,是對我們教和學的一大挑戰,然工具應以人為本,試以樂觀的態度,與學生一起走向未來。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四年級學生。

bottom of page